第六章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一个由协议构成的生态系统,它促进了无需许可和高度透明的金融活动。DeFi 的目标是消除传统金融和加密资产中心化交易所的中介角色,通过构建与传统金融服务相仿的去中心化版本来实现。DeFi 的核心产品与服务涵盖了稳定币、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自动做市商(AMMs)、流动性池(LPs)、借贷协议、预言机和桥接技术。这个生态系统由众多智能合约协议构成,它们定义了基础的金融逻辑,如代币交换、流动性提供或跨链资产转移。大多数 DeFi 协议都配备了用户友好的前端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如 MetaMask 等钱包软件与之交互,将这些协议转变为去中心化应用(dApps)。在 DeFi 领域,常见的金融资产包括以太坊的货币 ETH 以及基于以太坊的大量 ERC-20 标准代币。ERC-20 是创建以太坊区块链上货币或代币的标准,由于这些资产遵循统一的 ERC-20 标准,DeFi 协议之间展现出了强大的互操作性,这种特性被称为可组合性,或“金钱乐高”。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在不同协议间转移资产时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流畅性,无需通过中心化金融中介机构。
去中心化金融(DeFi)社区的态度颇具争议,首先让我们关注其积极面。DeFi 与传统金融机构(TradFi)形成鲜明对比,被看作是不透明、排他和不公正的 TradFi 的对立面。TradFi 的问题归咎于中心化,即权力和决策的集中。TradFi 被描述为充斥着守门人,他们使得参与银行和金融活动变得困难,无论是完全排除(“未银行化”人群)还是权力不对称(例如内部信息)。在这种观点下,普通人难以与银行和华尔街竞争,与此相对 DeFi 被塑造成一种无需许可、高度透明的金融模式。使用 DeFi 协议不需要获得许可,无需上传客户尽职调查/反洗钱(KYC/AML)文件来证明身份,甚至未银行化的人群也能参与其中。DeFi 协议的透明运作被认为能够减少权力不对称,因为智能合约逻辑在链上公开,可供所有人审查。对 DeFi 的支持者而言,这是金融民主化的一次尝试。然而消极的一面也不容忽视,DeFi 文化中充斥着所谓的“退化者”,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投入到任何新兴的 DeFi 协议中。往往是小投资者(即散户),在这里遭受重大损失,延续了金融领域的无情循环。此外,DeFi 协议的复杂性也使其变得难以理解,对大多数散户用户而言,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DeFi 领域中充斥着各种骗局和欺诈行为,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生态系统,DeFi 存在权衡,你需要自己判断这些信息是否与现实相符。
2020 年的 DeFi 热潮
据 DeFi 领域的历史学家 Brady Dale 记述,DeFi 这一概念最初在 2018 年的一场“去中心化金融聚会”中凝聚成形,参与者包括了 “Maker 基金会、Compound Labs、0x、dYdX、Wyre”1 等。在这次聚会中,众多以太坊生态系统内项目意识到他们正致力于开发相似的金融智能合约协议或去中心化应用(dApps)。但直至 2020 年夏天,一个明确定义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才真正崛起2,这一时期以其非凡的创新活力著称,奠定了今日 DeFi 的基石,现在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关键的基础构件。
稳定币
稳定币是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或欧元等值挂钩的加密货币或代币,例如流行的稳定币 USDC 价值相当于50美元,而 DAI 价值相当于150美元,这些价值应该是固定的,我们稍后会深入探讨。稳定币主要有两个优势,首先它们能够减少加密资产的剧烈波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用户可以选择将不稳定的加密资产转换为稳定的“美元”代币,这里的“美元”指的是通常代表美元的 ERC-20 标准的可替代代币。此外,稳定币还允许用户在不同交易所之间转移资金,利用价格差异进行套利。其次,稳定币使得支付和接收支付变得更加稳定,无论是“美元”还是“欧元”。比如,如果你在三月份雇佣某人工作,约定以 ETH 支付,当时 1 ETH 价值2000美元,但到了四月份,ETH价值上涨到3000美元这显然不理想。更好的选择是你可以约定支付2000美元的 USDC 或 DAI,这些价值将保持稳定。显然,在区块链上拥有法定货币的代表是非常有用的,传统的主要稳定币通常是中心化的,与交易所或联盟相关,如 Tether 的 USDT 或 Centre 的 USDC,这些交易所和联盟像银行一样,用储备金担保或支持稳定币。理论上,你总是可以用 1 USDT 兑换1美元,或者用 1 USDC 兑换1美元。但这一切基于信任——你得相信这些中心化的稳定币支持者真的拥有足够的储备金,而在现实中他们可能并不总是如此,稳定币并非边缘或晦涩的概念,而是构成了加密资产市场总市值的很大一部分。
在2014年,Rune Christensen 着手开发一种新型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理念,并在2015年成立了 MakerDAO3 这一 DAO 组织来将这一理念变为现实,推出了后来在2017年亮相的 DAI 稳定币。这类稳定币的运作融合了智能合约的逻辑和相关公司或 DAO 的管理。通常情况下,智能合约中包含了一个铸造稳定币的流程,该流程要求用户超额抵押资产以换取稳定币。也就是说,你提供的抵押资产价值会超过你所借出的金额。比如,如果你想借出价值50美元的 DAI,你可能需要锁定价值150美元的 ETH 作为抵押。在借款期间,借款人还需支付一定的利息。大多数去中心化稳定币协议还包括一个清算机制,如果你的抵押资产价值下降而没有补充更多抵押品,该机制将清算你的头寸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支撑 DeFi 协议的智能合约由公司或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进行管理,以 MakerDAO 为例,它由持有 Maker(MKR)治理代币的成员组成,MKR 代币赋予持有者决策权。MakerDAO 社区成员会对借款所需的抵押品数量、接受的抵押品种类、利率等事项进行投票,Aave DAO 的成员也以类似的方式管理他们的 GHO 稳定币。通常,这些利息费用会汇集到 DAO 的金库中,用于资助新项目、支付工作流程工资、举办活动或发放赠款。
还有一种去中心化稳定币的方案,即算法型稳定币。这类稳定币依托于智能合约,通过动态调整机制来保持与法定货币的挂钩。它们设计有一套基于铸造和销毁的动态再平衡机制,这一机制依赖于稳定币与特定代币间的互动。以 TerraUSD(UST)为例,它与 Terra(LUNA)代币挂钩,持有者可以按1:1的比例用 UST 兑换 LUNA 或反向操作。如果 UST 价格偏离1美元,比如升至 1.01 美元,LUNA 持有者可以销毁 LUNA 换取 UST,这里存在一个微小的套利空间,即0.01美元的价差,这种机制激励人们销毁 LUNA。由于价格超过1美元意味着需求增加,理论上增加 UST 的供应量将有助于将价格回调至1美元。反之,如果 UST 价格跌至0.99美元,UST 持有者可以销毁 UST 换取价值1美元的 LUNA,这样他们获得的 LUNA 比市场价稍多,从而减少 UST 的供应量,恢复其与美元的挂钩。在这两种情况下,无论是铸造还是销毁操作,参与者都能从价格的小幅波动中获得套利收益。
有时,稳定币可能会与它们锚定的法定货币脱钩,这种脱钩可能是由于市场动荡、监管的施压、对储备金的疑虑、智能合约的缺陷或是设计上的不足。一旦脱钩发生,人们对该稳定币的信任会迅速下降,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抛售或转向其他稳定币,加剧脱钩现象。2022年,TerraUSD(UST)因用户对其自我平衡机制失去信任而陷入“死亡螺旋”,触发了一场波及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大规模传染事件,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这一事件也使得算法型稳定币的可靠性受到质疑。然而,到了2023年即使在 USDC 的主要储备持有者——硅谷银行倒闭的情况下,Circle 的 USDC 仍经受住了考验。尽管 USDC 价格一度跌至0.87美元,但在一周后它还是恢复到了1美元的挂钩价,显示出市场对 USDC 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信心。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
让我们先从 DEXs 的对立面——中心化交易所谈起,中心化交易所是由公司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类似于传统的金融服务公司,如 Revolut、Visa 或 Robinhood,只不过它们专注于加密资产,这些交易所允许用户直接用法定货币(例如通过银行转账、信用卡或借记卡)购买加密资产,它们通过内部资金储备和做市商来提供流动性,做市商负责向交易所批发流动性。中心化交易所还通过订单簿模式让用户之间进行交易,即将希望卖出的用户与希望买入的用户进行匹配。值得注意的是,支撑这些交易平台的订单簿软件并非智能合约,而是交易所直接控制的定制软件,这意味着用户对交易所的运作缺乏透明度,基本上需要依赖于公司声誉。此外,一旦用户将资金存入交易所,他们就失去了对这些资产的控制权,而是由交易所来保管。中心化交易所受到监管,有时可能会在监管边缘试探,因此要求用户提交文件以满足 KYC/AML 法规,尤其是当用户通过银行转账或信用卡/借记卡存入法定货币时。最著名的中心化交易所包括 Coinbase 和 Binance,你可能还记得中心化交易所 FTX 及其 CEO Sam Bankman-Fried 的崩溃事件,他曾因在早期 DeFi 协议上大举投资而声名狼藉,许多散户投资者倾向于使用中心化交易所,因为他们不想自行管理私钥,实际上是将钱包安全外包给了交易所。然而,许多区块链领域的资深人士建议用户不要在中心化交易所持有资产,因为它们有被黑客攻击和崩溃的历史。比特币社区中有句老话:“不是你的私钥,就不是你的币”,这句话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至理名言。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是一个涵盖允许用户交易加密资产的 DeFi 智能合约协议的广泛术语,在以太坊生态中,这通常指的是 ERC-20 代币的交易,这些 DEX 平台无需许可,用户只需拥有一个外部所有者账户(EOA)并通过前端界面与之交互即可连接到智能合约,这些 DEX 的财务逻辑是公开透明的,因为它们基于链上的智能合约,代码公开在 Etherscan 上,供有能力的用户审查。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理解这些代码仍然是一项挑战,因此我们往往需要信任那些能够理解代码的专家。最重要的是 DEXs 是非托管式的,这意味着它们不会像中心化交易所那样代表用户保管资产,用户与智能合约之间的互动是直接的,这并不保证你的资产绝对安全,但至少它们不受中心化交易所可能崩溃的风险影响。尽管许多 DEX 最初以公司形式运作,但现在许多流行的 DEX,如 Uniswap、SushiSwap、dYdX 和 1Inch,已经转变为混合型公司 / DAO模式,或者完全由 DAO 管理。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在 DeFi 领域你可能会遇到的一些 DEX 模型。
首次代币发行(ICO)
让我们从一个略带不光彩的历史篇章谈起,那就是以太坊历史上那个被诅咒的 ICO 时代。ICO,即首次代币发行,是一种筹资手段,用户将 ETH 发送至一个智能合约,以此换取项目方新发行的代币。理论上这是一种启动项目的有效方式,然而,这种模型的简洁之美也使其成为“拉地毯”(rug pulls)骗局的温床。在 2017 年盛行的 ICO 热潮中,一些项目方通过“拉地毯”手法卷走了 ETH,留给投资者的只是一些毫无价值的代币,而承诺的项目从未实现,这让 ICO 模式声誉受损。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 ICO 在推动一些合法项目中的作用。例如,知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Aave 就是通过 2017 年的 ICO 获得资金的,其他值得尊敬的项目还包括 Filecoin(文件共享)、Chainlink(预言机服务)和 Rocket Pool(去中心化质押)。以太坊的预售可以看作是一种准 ICO,用户最初需要向特定地址发送 BTC,随后获得 ETH。不过,我认为“预售”这个称呼已经足够清晰,无需借用 ICO 这一争议性术语来增加混淆。
自动做市商(AMMs)
自动做市商(AMMs)4在顶尖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以太坊平台上,AMMs 通过智能合约协议实现 ERC-20 代币的交换,用户在使用 AMM 时,通常会通过一个用户友好的前端界面与一系列智能合约进行交互,这种结合了前端的智能合约协议也被称作去中心化应用(dApp)。例如,通过 MetaMask 等浏览器钱包连接后你可以发起交易,比如用 0.5 ETH 兑换等值的 USDC。为此你需要支付给 AMM 一定的交易费用,以广受欢迎的 Uniswap 为例,它对每笔交易收取0.3%的费用。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与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不同,在使用 DEX 时,你是直接与以太坊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进行交互,虽然网站前端充当中介,但实际上你是在调用智能合约中的函数,例如 swapExactETHForTokens。随后,这笔交易会被提交给以太坊的验证者,以便被打包进区块。这里没有中心化交易所的中介参与。你可能会好奇,在没有其他交易者、交易所储备或做市商的情况下,交易的流动性从何而来?答案是流动性池(LPs)。
流动性池(LPs)
流动性池(LPs)是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中用于存放加密资产的智能合约,这些池可能由 DEXs 自身的协议管理,如 Uniswap 和 SushiSwap,或者由专业的流动性提供商运营,比如 Bancor 和 Curve。流动性提供者,同样简称为 LPs,是指那些向池中注入资产的用户,作为回报,他们会收到一种代币,即 LP 代币。这种代币不仅代表他们存入的资产,还包括他们因参与流动性池而获得的任何奖励。这些奖励主要来源于 AMMs 的交易费,并且会根据每个提供者的贡献比例分配。例如,如果一个流动性池中有 20000 美元的资产,而我投入了 2000 美元,那么我就拥有 10% 的份额,相应地我将获得 10% 的交易费用。当我决定撤资时,我可以取回我的原始资产以及我赚取的所有费用,这种向流动性池提供资产以换取交易费的行为,被称为流动性挖矿。
在 DeFi(去中心化金融)热潮的夏天,自动做市商(AMMs)和流动性池常常通过在交易费之上额外提供代币来吸引用户,促使他们离开现有的池子转投新的池子。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吸血鬼攻击”,这是一种新 DEX 复制现有 DEX 的做法,但提供了更多的激励措施,最典型的例子是2020年 SushiSwap 对 Uniswap 的攻击。如今,这种策略虽然不那么激进,但为用户提供流动性以换取空投代币的现象依然常见。用户为了追求更高收益,在不同流动性池之间转换的行为,被称为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还有一些协议如 Yearn,它们将收益耕作“专业化”,用户将资产存入这些协议,后者会根据策略自动调整资产配置,比如根据当前哪个流动性池的利率最优来切换资产。流动性池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新项目可以通过创建代币的流动性市场来启动自己,不必依赖中心化交易所,尽管成功的项目最终往往会在中心化交易所上市。
自动做市商(AMMs)和流动性池是如何决定给您多少代币以及定价的呢?AMMs 利用与流动性池结合的特定算法来计算价格,其中最著名的算法是恒定乘积做市商(CPMM),这也是 Uniswap 所采用的算法,可能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 AMM 算法。CPMM 算法的核心公式是 x * y = k,其中 x 和 y 代表流动性池中的两种资产,而 k 是一个常数,也被称作不变量。
让我们设想一个简化的流动性池的例子,它允许人们交换 ETH 和 USDC。
ETH-USDC 池的创建者最初设定了资产的价格,设想一下如果 ETH 在币安或 Coinbase 等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价格是 1000 美元,作为一个交易者你可能会想用 1 ETH 换取大约 1000 美元的 USDC。为此,池的创建者会在池里放入等量的 ETH 和 USDC:比如 200 ETH 和 200000 USDC。这个 ETH-USDC 池的不变量是这两种资产数量的乘积,即200 × 200000 = 40000000。AMMs 的核心机制在于,每次交易后都会重新调整每种资产的储备量,确保这个乘积保持不变。假设我要进行这笔交易,我需要将 1 ETH 发送到池中,这样池里就有了 201 ETH。为了保持不变量,我们需要重新平衡资产,通过将 40000000 除以新的 201 ETH 余额,我们得到大约 199004.97 USDC(向下取整)。这个比率确保了乘积不变:201 × 199004.97 ≈ 40000000。然后,算法会从原始 USDC 金额中减去新的 USDC 余额以确定要发送给我的 USDC 数量。200000 USDC(原始金额) - 199004.97 USDC(新余额)= 995.03 USDC。AMMs 还可以根据这个数额确定价格,我们将原始金额除以新余额,200000 / 198000 ≈ 1.01美元,这就是这个池中 USDC 的当前交易价格。为了找到池中 ETH 的新价格,我们将原始 200 ETH 的数量除以新的 201 ETH 数量,得到大约 0.99 ETH。由于池里 USDC 相对减少,ETH 相对增加,所以 ETH 的交易价格略低,而 USDC 的交易价格略高。
套利者是在任何类型的交易所,无论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利用不同平台之间的价格差异来获利的交易者。举个例子,如果 ETH 在 Uniswap 的 ETH-USDC 池中的交易价格高于 Binance,套利者就会抓住机会在 Uniswap 买入 ETH,然后迅速在 Binance 卖出。这种由于交易导致的价差,特别是当比率发生显著变化时,被称作价格影响。价格滑点则是指你预期的交易价格和你实际成交价格之间的差别。比如说,如果你在 Uniswap 考虑进行一次交易,并且犹豫了几分钟,你可能已经准备就绪但尚未执行。当你最终决定执行时,可能已经有其他交易发生,造成了价格变动,价格已经从你预期的水平“滑点”到了实际成交的水平。这种情况在流动性不足或资产分布不均的池中尤为常见,即使是小额交易也可能引起价格的显著波动。大多数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会限制价格滑点并提醒用户注意,但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可能出于不在乎或出于便利的考虑,选择不限制滑点。最后,我们来谈谈一个稍微复杂但值得了解的概念——无常损失。无常损失是指那些向流动性池提供资产的用户,如果他们选择持有这些资产而不是提供出去,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收益。
借贷平台
借贷平台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下一个大受欢迎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幸运的是,这是最容易理解和上手的 DeFi 概念。借贷平台是智能合约协议,它使用户能够借入和贷出加密资产。简单来说,用户将资产作为抵押品存入智能合约,然后以这些抵押品为担保借入其他资产。借款人的头寸需要超额抵押,这意味着你需要存入的资产价值要高于你借出的资产价值。例如,如果我想借入 500 USDC,我可能需要锁定价值相当于 1500 USDC 的 ETH 作为抵押。一些平台可能有资产归还的时间限制,但大多数平台是开放式的。然而,如果你存入的抵押品开始贬值——比如说你用了 ETH,市场突然崩溃——那么你可能面临清算,你的资产会被拍卖。借出的资产最初是由用户提供给流动性池的,作为回报他们赚取利息,这些利息以 LP 代币的形式体现。许多借贷协议都包含一种 “安全模块”,用户可以通过在该模块中质押协议的治理代币来赚取利息,但在紧急情况下,这些质押的资产可以被调用,比如当协议中用作抵押品的资产发生灾难性崩溃时。还有一种技术上更先进的贷款形式,即闪电贷。闪电贷是一种无抵押贷款,它在一个区块内完成,通常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智能合约交互,利用套利机会。闪电贷的一个条件是,借入的资产必须在交易结束、同一区块内偿还。
衍生品交易所
衍生品交易所是智能合约协议,允许用户交易复杂的金融工具,如永续期货、期权等。这些相对容易理解,因为它们模仿了在传统交易平台上发现的更高级的金融工具,但采用了智能合约逻辑。一些衍生品交易所允许用户交易合成资产,这些资产是对商品、股票和债券等资产的代币化表示。
DeFi 基础设施
预言机
预言机是区块链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它们是由第三方或中间件服务提供的,负责将外部数据,比如价格信息,带入到区块链中。因为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本身没有获取外部数据的能力,所以它们依赖预言机来实现这一点。预言机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链上的智能合约,它负责接收数据请求;另一部分是链下的网络,它负责获取并验证数据,然后将数据返回。举个例子,如果我通过借贷协议想要借入 1 ETH,这个协议就会调用预言机智能合约来获取当前 1 ETH 的价格。预言机智能合约会从它的外部数据源中提取这个价格信息,并反馈给我,这样我就能够以当前的市场价格借入 1 ETH。不过,这里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如果预言机智能合约依赖的是中心化或第三方的数据源来获取价格信息,那么这就可能成为一个问题。这种依赖中心化数据源的问题被称为“预言机问题”。现代的预言机协议,比如 Chainlink(LINK),通过从它们自己的去中心化网络中获取数据,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使用 Chainlink 时,预言机智能合约不仅仅是从中心化的价格信息源中提取数据,而是与 Chainlink 的去中心化节点网络进行通信,这些节点将数据聚合,形成一个最终的结果,并将这个结果发布回链上的智能合约。
桥梁是连接不同区块链,实现资产跨链转移的工具。它们可以是中心化的,由可信赖的第三方来管理;也可以是去中心化的,基于智能合约运作。桥梁可以在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第一层(Layer 1)区块链之间建立,也可以在以太坊和Avalanche之间建立,或者在一个第一层区块链和其第二层(Layer 2)区块链之间建立。以太坊有很多第二层扩展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将资产转移到这些解决方案上,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介绍。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一层之间的桥接是如何工作的。
桥接
桥接实现了区块链之间的跨链转账,桥接可以是可信的——意味着它们由可信的第三方运营——或者无需信任——意味着它们是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协议。桥接可以在两个第一层(Layer 1)区块链之间建立,比如比特币和以太坊,或者以太坊和 Avalanche,或者它们可以在一个第一层区块链和其其中一个第二层(Layer 2)区块链之间建立。正如我们将在未来的章节中看到的,以太坊有许多第二层,用户可以连接到它们,这里我们专注于第一层版本的跨链桥接。桥接通常采用一种叫做“锁定和铸造”的机制。比如说,我们想要将一些 BTC 转移到以太坊上。由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区块链不兼容,我们不能直接发送 BTC 到一个以太坊地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9 年出现了一个解决方案 —— Wrapped Bitcoin(WBTC)。首先,我们需要将 BTC 发送到一个由 Wrapped Bitcoin 合作伙伴控制的特定地址,并锁定这些 BTC。当然我们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然后合作伙伴会使用智能合约在以太坊上铸造等量的 ETH,你锁定的 BTC 的新版本将以 WBTC 这个 ERC-20 代币的形式出现在以太坊上。这样你的 BTC 就“包装”成了可以在以太坊上使用的形式,现在你可以在以太坊上使用 BTC 了!通常还有一个反向过程,你可以在第二链上销毁桥接资产,以便在第一链上解锁它们。这种锁定和铸造的机制不仅适用于 WBTC,还可以用于将 ETH 转移到 Avalanche、Cosmos 等其他区块链,反之亦然。在以太坊上,用户更常见的是在第一层和多个第二层扩展解决方案之间进行桥接,比如 Optimism 或 Arbitrum。
去中心化金融(DeFi)DAO治理
DeFi 协议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公司、公司加 DAO 的混合体,或者是纯粹的 DAO。在像 Uniswap 和 Aave 这样广受好评的协议中,混合模式尤为常见。这种从公司或企业结构向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转变,无论是部分还是完全,被称为渐进式去中心化。这一转变通常涉及将代币分发给社区成员——可能是早期的采用者或通过预售活动——这些代币随后成为 DAO 的治理代币。例如,UNI 代币在 2020 年被空投给了 Uniswap AMM 和流动性池的早期使用者,使得 UNI 持有者成为了 Uniswap DAO 的一部分,并对协议相关决策进行投票。尽管 Uniswap Labs(即 Uniswap 的创始公司)并没有就此消失,但它与 DAO 并行运作采用混合模式,Uniswap Labs 继续负责开发协议的新版本,不同的协议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模式。在 Aave 的案例中,渐进式去中心化发生在 2020 年,这个过程被称为 Aavenomics。AAVE 持有者组成了 Aave DAO,负责管理 Aave 协议和 GHO 稳定币,尽管原始的 Aave 公司及相关公司仍然存在,但它们现在由 Aave DAO 的金库资助作为服务提供者。许多 DAO 起初采用较为松散的非公司结构,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组成,然后共同启动 DAO,例如 Tree DAO。在 Yearn 这个著名案例中,这个项目最初是由个人 Andre Cronje 独立开发的,后来项目转型为 DAO 模式。
总价值锁定(TVL)
总价值锁定(TVL)是衡量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中锁定资产总价值的一个指标,它涵盖了与协议相关的治理代币市值、DAO 的金库、协议内质押的资产、流动性池中的资产、借出的资产以及产生的收益。不同种类的 DeFi 协议,比如稳定币协议和自动做市商(AMM),它们的 TVL 计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尽管在排名时通常会被一同考虑。TVL 作为一个有用的参考指标,能在我们初步探索一个协议时(这是你应该深入进行的步骤)迅速提供一个概览。简而言之,TVL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估 DeFi 协议吸引力和用户信任度的视角,同时反映了协议的流动性和用户参与度。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风险与机遇
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既充满机遇也存在风险,由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基于智能合约协议,它们可能包含智能合约漏洞,这些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例如,在2021年,借贷协议 Compound 因智能合约漏洞意外发放了价值 9000 万美元的 COMP 代币给用户。同年一名攻击者利用 Cream Finance 协议中的定价漏洞窃取了价值 1.3 亿美元的 CREAM 代币。此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在所谓的"地毯拉"(Rug Pull)攻击中,团队直接卷走资金。这些情况下团队可能会竭力伪装成合法项目,表现得如同一个正规的 DeFi 协议,以此赢得用户的信任。然后他们可能会在人们发现智能合约中藏有允许开发者撤走流动性的代码之前,吸引资金注入他们的资金池。
你或许已经留意到,本章我有意让你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潜在风险有所警惕,这是必要的,因为 DeFi 领域竞争激烈,你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尽管如此,你可能会疑惑,既然 DeFi 风险这么大,为何人们还愿意涉足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在使用 DeFi 时足够谨慎和保守,它确实能带来一些好处和机遇。首先,通过 AMM 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你无需依赖中心化交易所,从而降低了因交易所故障或被黑客攻击而造成的风险。其次,成为流动性提供者可以让你的资产发挥作用,但前提是你要认识到,由于这些资产处于一个试验性的金融环境中,它们自然伴随着风险。也就是说,你不应该将 DeFi 作为你唯一的或主要的赚钱途径,而应随时准备面对资金可能的损失。最后,经验丰富的用户可以利用借贷协议中的机会,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高风险。讽刺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运营协议者的信任程度,这也是 DeFi 生态系统中众多悖论之一。
备注
参考文献
Dale B(2020年)《十亿、二十亿、三十亿、四十亿?DeFi 正敲响 TradFi 的大门》,可在以下链接查看:https://www.coindesk.com/tech/2020/07/28/one-billion-two-billion-three-billion-four-defis-knocking-on-tradfis-door/
Footnotes
-
参见 Dale B(2020年)《十亿、二十亿、三十亿、四十亿?DeFi 正敲响 TradFi 的大门》,可在以下链接查看:https://www.coindesk.com/tech/2020/07/28/one-billion-two-billion-three-billion-four-defis-knocking-on-tradfis-door/ ↩
-
我留给未来的 DeFi 学者们去揭开更深层的历史,并怀疑他们会在 2020 年之前发现许多 DeFi 的原型。MakerDAO 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根源可以追溯到2014年。还有早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如 EtherDelta 和 OasisDEX,我将 DeFi “本身”定义为2020年 DeFi 之夏出现的那一系列协议。 ↩
-
大约在同一时间,2014年,Dan Larimer 的项目 BitShares 创建了 BitUSD,由于 BitUSD 从未真正流行起来,我决定关注 MakerDAO,因为它可以说是最成功和功能完善的去中心化稳定币的典范。 ↩
-
你可能还会听到常函数做市商(CFMM),其中常函数指的是支撑 AMMs 的算法。 ↩